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本科生三年级《建筑设计四》课程成果|南京云锦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2-05-09

任务书解读

一、教学目标AIM

      本课程主题是“空间”,学习建筑空间组织的技巧和方法,训练空间的操作与表达。空间问题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本课题基于复杂空间组织的训练,从空间秩序入手,安排大空间与小空间,独立空间与重复空间,区分公共与私密空间,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开放与封闭空间。同时充分考虑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和感受,尝试以空间为手段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氛围。


二、设计任务TASK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2022 年将是南京云锦申遗成功20 周年。云锦织造技艺繁复精密,从原料准备、图案构思、意匠绘制、挑花结本到上机织造,整个流程环环相扣。两位织手通力合作,一天仅得数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寸锦寸金”名副其实。南京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关。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 20 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 3 万多台织机,近 30 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云锦博物馆展厅空间设计以身临其境观看云锦艺术制品及其制作工艺、历史发展为目的, 运用空间塑造方法将观看者纳入对象情境之中,塑造符合不同观看对象的空间尺度、光线环境和视线关系。合理且富有创造性地组织流线,协调展陈空间、收藏空间、馆藏研究空间、普及教育空间及后勤服务空间的关系。初步掌握中型文化类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


三、基地情况SITE

       基地位于南京市老城南历史片区,长干门西侧,愚园南侧,鸣羊街南端,紧邻古城墙和古民居群,也是历史上云锦产业的繁盛之地。地块周边建筑低矮,历史保护建筑密集,方案需妥善处理与周边城市环境和既有建筑的关系。

用地面积:约 2400 平方米 

规划限定:建筑总高度不超过 12 米

四、空间计划PROGRAM

总建筑面积:3000 平方米(允许浮动 10%) 

应具备以下四项当代博物馆的主要功能:

展示陈列;收藏;馆藏研究;社会普及教育。

优秀作业1

学生姓名:黄辰逸

指导老师:窦平平

设计解读:

       当人处在一个相对围合的空间中会产生一种包裹感,而在这个围合空间外则会有一种开放自由的感受。我从这种空间感受出发,生成二层高的盒子,在一层使用内部通高空间,安排特展,在二层用盒子外部作为展墙,形成开放、环绕的主题展厅,盒子内外通过开洞产生互动可能,使人在整个游览过程中拥有不同的空间体验。为满足功能需求,我将部分盒子内部改设为咖啡厅、报告厅,形成变体。通过二层开窗将场地周围的古城墙和古民居之景引入室内,使人在观展的同时更好地感受当年云锦产业所在地的历史风貌。

优秀作业2

学生姓名:唐诗诗

指导老师:窦平平

设计解读:

       云锦博物馆场地位于南京城西南角门西历史街区、胡家花园、悦动新门西产业园附近,南临明城墙。此方案希望将博物馆融入这一文化街区,采用多个小体量组合,墙体吸引人流,一层可做独立开放功能使用。二层为展厅,不同展厅用连廊串联,试图打造一个室内-室外交替的观展体验。

优秀作业3

学生姓名:麦吾兰江·穆合塔尔

指导老师:窦平平

设计解读:

       建筑存在于场地。云锦博物馆于愚园南侧,鸣羊街南端,紧邻古城墙和老民居群。场地上的长城,愚园,老城区见证了云锦繁荣与衰落的。云锦不仅拥有历史的价值同时也包含艺术观赏的价值。出于对场地和云锦的理解。外形上似三个错落堆放的盒子,二层挑向城墙和老城区。空间上将代表的历史展品区的封闭空间位于建筑的内部,将代表艺术展览区的开放空间位于建筑的外部,同时二层面向长城的面采用大面积落地窗,三层则向居民区和愚园,服务空间位于建筑的西端,使博物馆回避繁荣的街道。历史展览区由混凝土表达,减少光线,提供一个严肃的环境,在部分顶部引入均匀可控的光线,将视线集中在展品。艺术展览区采用木地板和大面积落地窗,将周围的城墙、愚园、老居民区作为展品,提供一个轻松的游览空间。历史展品区与艺术展览区的流线在部分重合,重拾人们对云锦和周围环境的重视与欣赏。

答辩现场


指导教师:窦平平

学生:赵冠清、周昌赫、耿岳桐、吴明锴、唐诗诗、黄辰逸、麦吾兰江·穆合塔尔

答辩嘉宾:刘铨、梁宇舒

助教:任钰佳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建良楼,邮编:210093

邮箱:arch@nju.edu.cn,电话:(025)83593020,传真:(025)8359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