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学子 | 我院学子在“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绿色建筑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

发布时间:2023-06-06

      由教育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建筑教育协会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绿色建筑技能大赛”获奖名单近期公布,我院两支研究生团队获得佳绩。

近些年来,随着“双碳”目标全面展开,我国各建筑高校加大了对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绿色建筑技能竞赛”竞争尤为激烈,共有1569支队伍参加比赛。由我院吴蔚老师指导的两支研究生队伍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其中卢卓成(队长)、廖艺敏、高爽、龙千慧、程琳淼的设计作品“自由·呼吸”获得大赛三等奖

杨帆(队长)、彭洋、仇凯莹、奚钰竹、左琪的设计作品“超链接”荣获大赛的优秀作品奖


设计作品简介

 “自由·呼吸”

该设计选用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两个具有特色的民国老厂房作为改造对象,尝试将现有厂房改造为适合多家公司和周边人群共同使用的多功能性建筑综合体。在保留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内部结构基础上,对内部空间进行灵活划分,形成包括健身区、办公区、商业区、展览区等多个功能空间。这些大小不同的功能空间都设计了单独的通风系统,保证每一个空间都能够进行自由的“呼吸”。该设计是考虑到后疫情时代,日常生活下的各种功能空间可能会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快速转换,甚至是改造成为临时性的“方舱”医院使用。

方案设计采用全新风机组,新风与排风彻底分开,彻底杜绝各独立空间的交叉使用。采用下部送风,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至人员活动区,满足热舒适度要求。并将风管布置在地下,不影响各独立空间的灵活分隔。

此外,设计采用倾斜式太阳能烟囱,屋面顶部的大面积玻璃使得烟囱通道内空气吸收更多热量,上升的气流从侧面的风口排出,新鲜空气从外窗或送风管道进入室内,实现气流循环。并可提供一定的采光功能。


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A1、A2厂房改建后的轴测图


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A1、A2厂房改建后的室内会议室


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A1、A2厂房改建后的多功能中心

南京晨光1865产业园A1、A2厂房改建后的临时方舱医院


“超链接”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位于南京市的中心繁华地段。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繁忙的城市道路“汉口路”将学校的教学区与宿舍区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每到交通高峰期,城市人流、车辆与往来南北校区之间的学生流混杂在一起,不仅严重影响城市交通,也对广大师生造成极大的不便。特别是自疫情爆发以来,该条城市道路成为校园疫情防控管理的障碍和薄弱点。

本次设计是希望能够在不影响城市环境与交通的情况下,为南大师生搭建出一条联系南北校区的专属通道。由于南京大学的校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保护南大周围自然、人文景观与城市肌理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条地下通廊来连接南北校园,该地下通廊不仅分流了城市人流和学生流,还将人流、车流、物流分流开。除去交通作用,该通廊还为学生增加了读书、休闲、娱乐、运动的场所,以及城市与校园互相融合的沟通空间。在环境设计上则是将地上地下的风环境、天上地下的水循环、校园周围的绿色生态景观整合在一起,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超链接”,本次设计为城市地下交通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探索,也扩展了韧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一环。

“超链接”方案图


“超链接”方案图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建良楼,邮编:210093

邮箱:arch@nju.edu.cn,电话:(025)83593020,传真:(025)8359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