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教学 | 测绘成果分享沙龙——建筑·社会·生活
2023年6月18日,测绘成果分享沙龙在鼓楼校区建良楼112举行。活动于线上线下同时开展,由史文娟老师主持,邀请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测绘建筑与建造发现”课程主讲是霏老师,共同参与分享的还有20级建筑本科生、21级城市规划硕士生及21级建筑博士研究生。本次沙龙分为建筑测绘历史回顾、建筑认知、学科与社会实践、走出书本的真实生活四部分,为后续测绘课程奠定了认知基础。
01 历史回顾
中国建筑测绘简史——从规矩准绳到遗产保护
是霏老师通过讲述中国古代、近代、当代的三个阶段,并对照西方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借用历史故事,简要地讲解了中国建筑测绘的历史。来源于生产生活的测量工具规矩准绳最早是古人用以认知世界的辅助,是霏老师以文献与实物展示了古代中国测绘、建造的水平。近现代时期,中西方学者绘制的建筑图纸记录了众多重要历史建筑。而营造学社的兴起则奠定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发展,至今影响深远。1949年后,文物普查的需求主导了古建测绘的工作,80年代后文物体系与高校体系融合,高校也参与到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工程中。建筑测绘的发展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作流程,而传统与现代的相辅相成也为今天的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是霏老师的分享从历史出发,梳理建筑测绘发展过程的同时也探讨了测绘与遗产保护、设计之间的关系。
02 走进建筑
南京颐和路街区近代民国建筑经济做法研究
20级本科生黄淑睿同学分享了南京珞珈路3号建筑的测绘与研究。在测绘课程结束之后以测绘结果为基础参与了历史建筑调研竞赛,从布局、结构、构造及材料不同方面研究了所测建筑的经济性,通过建模与定量计算对比了不同形式的造价,从而分析其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达到经济性的手段。
建筑原状推测分析法
20级本科生陆星宇同学分享了南京颐和路29号建筑的测绘与研究。在测绘过程中,该组同学们从细节中发现了一些“疑点”,从设计者和建造者的视角观察了建筑现状,并结合历史与实际使用推测出建筑原状,还原出符合功能与建造的原本样貌。
03 走进社会
田野调查方法与技巧
21级城市规划硕士生何培琳、梁露馨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分享了田野调查中的具体流程与方法。在建筑测绘的过程中,田野调查也是帮助完善建筑历史认知的重要一环。两位同学简单介绍了调研的一般流程、访谈调查的原则,并分享了实践阶段如何与访谈对象交流,遇到计划之外的情境如何面对的实用小技巧。
南京市高淳区杨家村龙王庙测绘调研报告
21级建筑博士生潮书镛分享了杨家村龙王庙的测绘以及调研。在龙王庙的建筑测绘之外,当地的兴龙传统与村落组织也成为了研究者们关注的对象。潮同学经过实地调研,在与当地村民进行大量采访的基础上了解了兴龙相关的仪式流程,并挖掘出仪式背后地方信仰与村落历史空间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现出历史建筑与其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04 走进生活
从书本中走出去
20级建筑本科生钱梦南讲述了测绘过程中发生的趣事,通过小组测绘与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书本之外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经过测绘实践,钱同学加深了对尺度的感知与建筑构造的认知,也在小组合作中与同组同学相互促进,收获了快乐。
本次测绘成果分享沙龙以古建筑测绘课程为基础,在探讨测绘本身的同时也关注测绘课程的实践性与劳动性,通过往届学生的实践经验分享建立起“老带新”的学科互助关系,帮助下一届学生在实际参与前简要了解测绘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