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学术 |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论文写作心得分享”浦研大讲堂系列讲座回顾

发布时间:2022-11-14

2022年11月7日16:00-18:00,“浦研大讲堂”系列主题讲座——《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论文写作心得分享》在浦口校区教学楼2-103举行,讲座由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罗文主持,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京祥主讲。张京祥教授就论文写作心得与22级研究生进行了倾情分享,近两百人参加了本次线下讲座。


一、客观看待文章的功能与质量

张京祥教授分析了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点出了写论文对于研究生的重要意义:文章并不代表学术水平的全部,但文章是个人学术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同时也是学科发展的“历史记录”和“大众积累”。文章的量与质都很重要,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和磨炼,也很难有“质”的提高。


二、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关键

关于论文选题,张京祥教授告诉大家应该“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一篇文章篇幅有限,应该聚焦一个主题。另外,我们需要给文章起一个既凸显科学价值、又能“吸引眼球”的好题目。

论文选题的动因常常有以下几点:(1)一手直接的研究成果表达;(2)针对热点问题的有感而发;(3)对既有研究成果的质疑与联想。好的论文选题一定是基于大量的阅读、扎实的工作积累,而不是临时“拍脑袋”。


三、合格论文的基本要素

一篇合格的论文有三个基本要素:(1)规范性,在文献综述方面,应尽量引用该领域知名学者的经典文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发展。同时,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遵守学术道德。(2)创新性,论文的创新性最精彩的部分在理论和观点方面,也可以是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或者是在数据和资科上有新的更新和变化。(3)连贯性,一篇合格的论文应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内在的逻辑自洽,清晰顺畅的表达。


四、遵循论文的基本范式

论文没有八股,但是有大家认同的一般范式,主要包括:引言与综述、理论基础、研究设计、主体论述、实证研究、反馈提升、结论与讨论。


五、充分重视引言与综述

引言是提出文章所要研究的问题并阐明研究价值的关键

综述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确立文章研究主题在整个学科体系或者说学科大厦中的“坐标”,任何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综述要索引权威、标志性的文献: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而是要总结归纳,重在“述”、“评”。综述要收缩、聚焦文章的研究主题。


六、一定要找好理论基础

文章议题不是凭空而生的,每一篇论文都是在学科大厦上的一次添砖加瓦。找准文章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大家才有共同的研究平台和对话基础,即有共同的语境。当然,这个“理论基础”不是“金科玉律”,可能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实现对其“再修正”、“再提升”,如此,文章的价值将大大提升。西方的规划理论不能简单套用到中国,需要应用检验与改造、创新。



七、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关系

不赞成一切学科必须定量化才是“科学”的论断,不能简单化、绝对化,不能为定量而定量。

定性研究重在思辨、探理、总结提炼,而定量研究重在发现、佐证、趋势推导。两者相辅相成——定性研究把方向,定量研究给支撑。定性与定量必须有机结合,以定性把握定量的方向,选择定量的方法,判别定量的结果,校正定量的结论。定量、定性的角色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对于规划、社科类的论文尤其如此。


八、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关系

除了少数纯理论文章,大多数论文都需要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互为支撑。实证必须聚焦理论研究而重新加工组织,不能将实证简单地写成工作介绍、方案介绍,读者并不关心具体的“规划方案”,而是关注文章在实证基础上发现、提炼出的“普适性”规律或结论”。

一手的调研与数据、生动的故事极为重要,大家要多做田野调查,而不是简单地依赖“统计年鉴”、“大数据”、“遥感图像”做研究。


九、结论与讨论是点睛之笔

结论、讨论是与引言前后相呼应的完美结局。

结论不是重复摘要的内容,也不是简单重复论文的具体内容,而是全文的升华、点睛之笔,需要高度的提炼和总结。不宜轻易下结论、下无关的结论、下过大的结论,文章没有充分佐证的结论不能下。结论的写作必须审慎、客观、有高度、简练。

讨论是对本文未尽话题的进一步延伸、拓展,可以提出一些方向性的话题、思考性的问题,也借此说明研究是开放的、不是“终结”的。


十、通俗严谨的语言风格

文章不要使用晦涩的语言、浮夸的文风。要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而不是“工作总结”、“规划报告”的文风。语言风格要平实、质朴、用词准确、有内涵,同样可以表达高深的思想,阐述深刻的道理。文字要精练准确,要做到多一字(句)嫌多,少一字(句)嫌少,注重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


十一、功夫在于平时

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伴随终身的重要能力。大家要勤于写作,随时记录灵感与想法,制定写作计划。做学术不能闭门造车,讨论和交流至关重要:多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研究进展。要注意对自己思维能力的培养,广泛的阅读,超越所谓的专业限制。培养广泛的兴趣,加强对于新生事物的关注,要有独立的思考、质疑、思辨。


十二、短线与长线写作的不同

短线写作指一篇学术文章的写作,切忌零敲碎打、搞持久战,而是要充分思考、充分积累素材,一气呵成,初稿写成后再进行多轮修改。

长线写作指硕博毕业论文的写作。反复斟酌,形成精细的写作提纲,打好文章写作的“坐标网”,然后日积硅步,终成千里。


对谈环节

讲座最后提问环节,有三位同学分别从选题、文章语言等方面向张京祥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张京祥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至此,本次《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论文写作心得分享》讲座圆满结束。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建良楼,邮编:210093

邮箱:arch@nju.edu.cn,电话:(025)83593020,传真:(025)83595673